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海口市旅行社协会!

行业资讯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海口以乡村特色文体活动带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来源:海口日报作者:陈丽园 陈晓洁 发布日期:2025-09-25 浏览次数:

2025年(第二十四届)海口冼夫人文化节上演《点将出征》,精彩活动受关注。康登淋 摄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办好乡村特色文体活动,支持各地举办富有乡情乡韵的“村字号”活动,全方位展示乡村美景、文化底蕴,丰富乡村消费场景。

落日余晖下,海口秀英区荣山寮村沙滩展位前,市民游客围着椰雕文创产品、海产干货询价;美兰区溪头村稻田里,孩子们举着刚捡的鸭蛋欢呼;龙华区龙桥镇工坊内,村民凿木声里,椰壳蜕变为精致摆件……

今年以来,海口举办了一系列乡村特色文体活动,通过“活动造景、文化赋能、治理提质”三维联动,展现出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这些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文化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展现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魅力,带动了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动能。

活动造景:让乡村从“打卡地”变“消费场”

激活乡村消费,关键在于打造能留住人的体验场景。海口围绕不同乡村的资源禀赋,量身定制“村字号”文体活动,把“走马观花”的观光游,变成“深度参与”的体验游。

9月19日,2025海南数字生活节暨县域商业消费季活动在秀英区西秀镇荣山寮村拉开帷幕。40多个展位沿沙滩铺开,“海南老字号”“三品一标”名特优品以及文创手作吸引着市民游客选购。市民王雪云手里拎着刚买的海产干货说:“一边欣赏海上晚霞,一边挑选海南特产,体验感非常好。”

村里举办的文体活动同样备受欢迎。荣山寮村党支部书记符德关介绍,今年村里举办的篮球赛、琼剧表演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活动成效显著,村里民宿、餐饮店的生意都不错,村民也增加了收入。”

这样的热闹场景,在海口乡村处处可见。美兰渔村龙舟赛8月2日启幕以来,这场持续近两个月的水上赛事已临近阶段性尾声。赛事吸引了海口本地区及省内市县多支龙舟队伍参与。赛场上,桨手在鼓手引领下整齐划一、奋勇争先;赛场外,“美兰好品”市集、特色村宴等配套活动同步举办,让观众在观赛之余沉浸式体验渔家文化魅力。

琼山区龙塘镇通过举办村舞赛事,点亮了乡村“夜生活”。近日,龙塘镇邀请专业舞蹈教师,为全镇各社区、村居的广场舞团队骨干开展系统培训,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的兴趣需求。“培训班上的舞蹈课融合了龙塘的乡土味儿,跳起来很接地气。”参加培训的社区舞蹈队队员杜海梅说,她所在的舞蹈队经常被邀请到附近村镇表演,每次表演都能吸引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文化赋能:带动村民增收激活乡村消费

在乡村活动点燃消费热情的同时,海口以文化为纽带,将非遗技艺打造成留住游客的“长效吸引力”,推动椰雕等老手艺从“博物馆展品”转型为“旅游消费品”,既传承文化,又为乡村消费注入新动能。

今年3月,2025年(第二十四届)海口冼夫人文化节以“1+4”主分会场模式举办。为期7天的活动中,50余场文化展演在龙华区新坡镇主会场及城西镇、遵谭镇等4个分会场接连上演,“装军巡游”、非遗展演等民俗项目,让市民游客深度感受冼夫人文化魅力,拉动了区域消费。“每年文化节带来的大量游客,为我和乡亲们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让大家吃上了‘旅游饭’。”市集摊主陈海娟说。

非遗的价值不仅在于吸引游客,更在于赋能村民增收。走进琼山区龙塘镇文彩村,村牌坊的精致纹样、土地庙与祠堂的立体浮雕,无不彰显雕刻艺术的魅力,吸引游客参观体验。作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艺术传承人、文彩村的工匠王科美主动开办免费雕刻培训班,手把手为村民传授选石、构图、雕刻技巧。如今,龙塘雕刻产品订单从本地拓展至省外,越来越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海口椰雕技艺同样在乡村传承发扬。9月6日,龙华区龙桥镇在昌学村开展“椰雕传承培训”,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授村民雕刻椰壳摆件、钥匙扣。目前,龙桥镇已培育10余名市级及以上椰雕传承人,带动近百名村民靠老手艺增收,椰雕文创还多次亮相国家级展会,成为海口乡村文化名片,不少游客专程前来参观工坊、体验制作,选购文创作为纪念。“学了才知道椰壳能做成这么多好看的文创,我现在在家接订单,每月可多挣2000多元。”学员王春燕说。

从文化展演到消费场景,从手艺传承到增收渠道,海口通过非遗赋能,既提升了乡村消费动能,也让乡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好去处。

治理提质:多元驱动让“一时热”变“长久火”

乡村消费要实现从“一时热”到“长久火”,需要场景文化“吸引力”与配套治理“支撑力”双轮驱动。海口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硬件补短板、软件建机制”,为乡村消费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基础设施是乡村消费的“底盘”,这一短板曾制约多个网红乡村的发展。秀英区荣山寮村凭借“晚霞美景”“沙滩鱼市”走红,此前却因基础设施不完善让游客“望霞兴叹”;美兰区北港岛的“赶海热”,也因交通拥堵、垃圾堆积等问题,大幅降低游客游玩意愿。

针对这些痛点,海口各区迅速行动,精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西秀镇持续完善荣山寮村设施,建设游客中心广场与配套停车场,对村主干道及巷道进行改造升级,还制定了标注停车场、公厕、景点位置的交通路线图,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

在治理层面,针对游客北港岛赶海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市和区有关部门联合演丰镇、北港村组建志愿者团队进行文明引导,安排专人值守禁止游客进入保护区;同时增设广告宣传牌和赶海引导图,引导游客科学赶海,并加大环卫清洁力量,及时清理垃圾。“现在来北港岛赶海,玩得更舒心了。”经常来此游玩的市民李先生说,还会推荐朋友前来体验。

长效运营是乡村消费的“关键保障”。海口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村民参与”模式,避免“活动一结束,消费就降温”;同时规范乡村消费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消费持续性。

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云虹建议,在长效运营方面,如北港岛可进一步完善配套,建设停车场、开通观光车,科学规划赶海区域,让村集体参与管理,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持久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玩法“新”起来,消费“兴”起来。下一步,海口各区乡村还将依据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推出形式多样的特色文体活动,“上新”体验、丰富玩法,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在推动文旅融合业态向多元化拓展的同时,助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村字号”活动赋能乡村振兴路

近年来,众多“村字号”乡村文体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戏、村舞、村乐、村运……乡村文体活动精彩纷呈,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和谐共生,共同绘制了一幅绚烂多彩的幸福图景。

在文化活动中,海口乡村深入挖掘并活化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唤起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体育活动的舞台上,赛事贴近群众生活,激发了村民参与的热情,营造出浓厚的体育竞技氛围,为构建更加文明、健康、和谐的乡村环境奠定了基础,同时走出了一条“活动聚人气、人气变财气”的乡村振兴路径。

海口乡村活动不只为“搭台热闹”,更要锚定“资源变现”与“村民受益”双向目标。乡村特色文体活动既要展现特色魅力,又要促进资源转化,更让村民得实惠,实现“活动热度”到“民生温度”的转化。

但要“一时红”变“长久火”,尚需进一步破解配套短板。要推动“单次活动”升级为“乡村IP”,打造特色品牌;完善“活动+配套”,补齐交通、住宿等短板;引入专业团队,提升消费市场化、专业化水平,让乡村特色文体活动既保留乡土味,又具市场活力。

联系我们

协会地址:海口市龙华区龙昆北路38号华银大厦西大门4楼
手机:13976110250
电话:0898-66259256 66275938
传真:66187822
邮箱:msc0898@126.com
协会工作网:www.hklxh.com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海口市旅行社协会  琼ICP备15000175号-1 技术支持:布谷·海南网站建设